中国财经晚报

 
 
点击排行
您所在的位置:
全球气候加密发展道路|COP29专题|联合碳汇基金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2024-11-13 | 1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球气候加密发展道路|COP29专题|联合碳汇基金

联合碳汇基金United Carbon Sink Fund,UCSF


气候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且最为紧迫的公共领域,从每年气候大会的参会人数和参会国家元首可以看出,除气候融资之外,气候问题在全球主权国家之间已经形成高度共识。根据一些专业机构估计,全球气候治理每年需要数千亿甚至万亿美元规模的庞大资金,而这些资金应当由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采取援助和长期贷款方式向后发经济体支付。那么,真的需要如此庞大的规模资金吗?这些资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这些资金?怎样透明高效管理使用气候资金?从持续数十年来的全球南北国家之间的气候矛盾来看,气候问题可能并不一定是简单的资金问题。

当前全球气候融资至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发达经济体内部关于气候援助资金的分摊比例存在较大分歧且承担意愿正在迅速下降。二是大规模债务融资的偿还能力,以及受援后发经济体在资金使用上并不透明,这一两难问题,可能严重影响发达国家援助资金筹集的积极性。大规模债务融资,受援国家难以承受;大规模财政援助,出资国家难以持续,而且资金使用不透明可能是短期难以改变的问题。另外,发达经济体一直要求中国等排放大国也应分摊援助资金,但中国并不承认自己是发达经济体,这一因素似乎也影响了全球气候融资的前进步伐。实际上,数十年来全球南北国家在气候融资方面,始终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自1971年美国关闭黄金兑换通道,美金变成美元,一个划时代的货币超发理论诞生了。自美金脱离黄金桎梏后,全球货币超发像洪水般涌向全球财富创造领域,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创造了巍巍壮观的世界经济奇迹。中国可能是唯一利用这一全球化趋势成功实现工业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因此,全球气候融资本质上仍然基于主要货币国家的货币超发来筹集。如此庞大规模的资金需求,需要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国家分别通过货币超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这可能最终也是一个难以持续履行的承诺。从目前情况看,如果没有创新的机制,全球南北气候矛盾将处于长期博弈状态,难以调和。因为数十年来的货币超发,使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国家本身也面临债务崩溃的压力,从美国44个州宣布货币独立这一事件中可以窥见一斑。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正在形成清算货币超发的思潮。在此种情况下,继续依赖大规模的货币超发和主权债来筹集资金解决这一看似有点“事不关己”的气候问题,这一矛盾怎么可能轻易化解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出资是必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选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课外题”,其对抗情绪可见一斑。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无论是否愿意,中国都将成为全球气候的领导者。面对这一挑战和机遇,中国似乎早已未雨绸缪,中国已经通过南南合作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向后发国家输出资本,输出绿色技术及相关产品/服务并从中获得好处。

联合国UNFCCC将今年的气候大会的核心主题定义为气候融资,说明气候融资看起来已经处于刻不容缓的情况。这次大会要发达国家给出更高的资金承诺,同时要求中国等高排放国家也应承担气候融资义务。美国特朗普很快重掌白宫,从其过往的气候政策来看,已经为全球气候融资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未来的全球气候融资的前景看起来仍然是朴树迷离。然而,这或许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或许将倒逼人类重新审视气候问题的社会属性并从中寻找一条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事实上,要实现气候这一全球重大公共领域的治理发展,可能远远不止于气候融资问题,甚至气候融资也可能并不是主要问题。全球气候治理可能需要针对全球范围内的主权政府、私营部门和个人建立一种创新的市场化全球动员模式,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推动后发国家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消解气候问题。区块链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技术,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有可能重塑经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运作模式。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去中心化、透明性、安全性和可编程性等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区块链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显然,区块链可以在全球气候这一重大公共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UNFCCC的全球南北国家之间的气候协商机制之外,建立形成一条全球气候治理的加密发展道路(Global Climate Cryptocurrency Development Way,GCCDW),其核心要点包括,1)推动全球气候意识形态发展;2)创设基于加密环境的全球志愿碳中和市场;3)建设基于加密环境的、非对称结构的气候永续债的气候融资机制;4)国家自主贡献(NDCs),以及国家适应计划(NAPs)框架下的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5)全球气候加密行动计划。

推动全球气候意思形态发展。全球气候意识形态(Global climate ideology)是正在萌发的一种现代意识形态。全球气候意识形态是由当前正在广泛进行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引发的,以低碳、零碳理念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从高当量的化石能源,再返回到低当量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更为强大理性的推动力量,这一力量来源于人类的共识和正在萌发的全球气候意识形态。其朴素的价值观是,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已经打开了地球通往地狱的大门,人类必须团结起来拯救地球,拯救自己的家园。

而基于气候变化催生的全球气候意识形态,将推动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思考和定义人类的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方向。联合国近期发布的《未来契约》很好地诠释并增强了气候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人类社会应当更多关注民生、关注就业,单一无休止地追求GDP增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因此,倡导个人和社会组织形成以人人碳中和(Everyone is carbon neutral)理念为行为准则的气候意识形态,是联合国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事项。气候意识形态的建立将更加广泛地激发人类强大的内在动力,最终彻底完成第三次能源革命,使人类过渡到不使用化石能源的、美好宜居的世界。

创设基于加密环境的全球志愿碳中和市场。联合碳汇基金UCSF创设的清洁加密资产(Clean Crypto Assets)绿币GGD是基于气候项目发行,因而这一清洁加密资产包含碳库当量值CCAs,以及碳汇当量值CEAs。因此,绿币GGD也是一种包含减排当量的创新志愿碳交易媒介。

投资人持有绿币GGD,在获得保值增值收益的同时,可以用于抵减其碳排放,履行志愿减排责任和义务。因此,在人人碳中和理念,以及全球气候意识形态的支持下,绿币GGD将开创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全球绿币GGD一级发行市场,即基于加密环境的全球志愿碳中和市场,为全球气候项目创建一条崭新的融资路径。因此,绿币GGD是动员全人类关注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创新推动力量。

建设基于加密环境的、非对称结构的气候永续债的气候融资机制。气候项目(Climate Project)是联合碳汇基金基于加密环境的气候融资方案而创设的、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具有碳捕获能力和固碳能力,以及具有稳固的中长期经济收益的开发项目的总称。气候项目通常涉及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因为规模发展多年生高效能源植物和多年生高产饲草种植,以及光伏发电均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气候永续债(Climate Perpetual Debt)也是基于加密环境的气候融资方案而创设的一种非对称结构的永续债务架构。即气候项目获得无需偿还的资金,仅按发行协议向“全球气候”支付利息及保留收益分配权,这两项收入将全部自动用于提升绿币GGD的流动性和稳固性。这一非对称结构的核心价值在于,在为气候项目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的同时,为全球投资人提供一项更加稳固的、全球流动的清洁加密资产。另外,达到标准的气候项目,可以在30年到期后免除利息支付。

气候永续债并不是一种基于主权货币的债务,因为基于主权货币的债务设置必将成为一种债券而受到该货币相关因素的诸多掣肘而难有作为,即单一主权货币的货币政策可能难以兼顾气候治理这样的全球重大公共领域。因此,建立市场化的全球气候融资机制,应当基于一种非主权的、以气候定位的加密货币。绿币(Green Gold)是联合碳汇基金创设的、基于气候项目的气候永续债发行的一种加密货币。蓬勃发展的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为气候项目提供了一个简单高效的加密资本流动空间,这一空间包括广泛分布于全球许多国家的加密资产兑换交易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全球主权基金向绿币输出信用,可以在获得良好风险韧性的基础上,向后发经济体气候项目输出绿色技术、生产制造能力,产品/服务和人力资源。中国数十年积累的庞大的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在后发国家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国家自主贡献(NDCs),以及国家适应计划(NAPs)框架下的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后发经济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些国家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追赶先行者,还要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以及推动绿色经济方面做出贡献。国家自主贡献(NDCs)作为《巴黎协定》的核心内容,为后发经济体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框架,使其能够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实现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COP29要求每一个缔约国都要大幅提升NDCs和NAPs能力,确保实现联合国在本世纪末的气候控制目标。

后发经济体通常拥有较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例如非洲和印度半岛,人口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但碳排放全球占比不到10%。在NDCs的框架下,这些国家可以设定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气候承诺和行动计划,从而在国际合作中获得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不仅有助于后发经济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推动其绿色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后发经济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NDCs与减贫和绿色经济发展相结合。例如,通过发展生物质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既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规模发展多年生高效能源植物及多年生高产饲草种植,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这些产业包括食品加工、榨油、饲料和养殖、建筑材料、造纸、植物化工、生物质燃煤替代颗粒、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燃气发电、生物质天然气、生物质绿氢能源等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既能够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又能够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气候永续债是森林、林业生态发展项目的创造性资金来源。

全球气候加密行动计划(Global Climate Crypto-action Plan,GCCP)。从非洲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中亚、印度半岛到东亚蒙古,全长13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分布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4亿公顷,约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67%。GCCP的目标是,应用气候永续债金融工具,以及生态固沙理论、AI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大规模实施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实施一系列以粮食及分布式生物质能源为核心的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节水粮食,建设人类第二粮仓;大规模发展多年生高效能源植物、多年生高产饲草种植及相关加工工业;大力推动后发经济体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到本世纪末的2099年,合计发行上百万亿规模的绿币GGD气候永续债,累计创造数百万亿美元的经济总价值,减排和生物固碳总量达到万亿吨规模。这些计划的执行,将大幅增强全球气候自然减缓能力,扭转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另外,GCCP将为沙哈拉以南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中亚咸海的生态环境、印巴地区的荒漠化,以及东亚蒙古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项大规模引入私营资本参与的、基于加密环境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加密环境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是人类在重大公共领域的一项极具价值的探索实践。由于区块链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将看到,在联合国庞大的、政府间的气候协商机制之外,一个高效、市场化的、基于加密环境的气候治理机制为后发经济体带来的显著变化。以落后为动力、以后发为优势,将UNFCCC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国家适应计划(NAPs)与绿色经济发展完美结合,大多数后发经济体可以大幅提前实现2050年全球碳中和目标,同时大幅减少贫困、大幅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加密环境的、非对称结构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其核心是大幅提升全球气候治理的风险韧性,以及多边透明度和运行效率,弥合全球南北国家间的气候矛盾,减缓气候变化,减缓地缘政治冲突。

全球气候加密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全球气候治理的探索实践。


财经商业
新闻资讯
汽车
健康
医疗
时尚
教育
房产
艺术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