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的色彩,永恒的诗意
文/谢浩然
丙烯画艺术注重对自然物象的写实表现,追求形象的客观准确性,其中“光影”与“色彩”是塑造物象、营造空间体积和环境氛围的关键要素。福建籍画家陈持平的丙烯画创作融汇中西绘画精髓,既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理念,又借鉴西画的色彩运用与光影处理技法。他的作品既忠实于自然形态与色彩规律,又通过西画的表现手法展现自然神韵,生动传达万物的生命气息。观陈持平创作的丙烯画作,其鲜明的色彩对比与强烈的光影效果形成震撼的视觉冲击,而画面中蕴含的独特中式美学意蕴与写意特质,更令人驻足品味、流连忘返。

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为例,这幅作品以明艳的红色为主调,通过色彩的渐变与交融,营造出诗意盎然的画面空间。黑色元素的巧妙运用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横斜而出的梅枝与疏落有致的点点梅花,则为画面注入了浓郁的东方审美意趣。在这幅作品中,陈持平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抒情性与气韵生动之美,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和光影逻辑完美融合,展现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再看作品《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画家通过色彩的层层叠加与交织,细腻地表现出光线的明暗变化。丙烯颜料流动性的特质,使笔触自然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塑造物象的质感,并强化画面的空间层次与光影氛围。无论是霞光浸染的天空、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是晨辉映照下闪动的蓝色海面,都化作自由的生命意象,唤起观者无尽的遐想。沉浸于这样的自然意境中,陈持平的作品不仅呈现视觉之美,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陈持平的丙烯画创作在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上,精准把握了“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同时展现出深厚的西画色彩和造型功底。在《爱只是一场梦》《鸿雁长飞光不度》两幅作品中,他用丰富的色彩语言生动诠释了当代审美情趣。前者运用西画泼彩技法与线条构成,通过强烈的透视效果与明暗对比,呈现出看似随性实则精妙的色彩过渡与线条穿插,为观者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体验。后者则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气象为基调,运用橙、黄、红等热烈暖色构建出壮阔的山水意境,一字型排开的雁阵在金色光芒中振翅高飞,画面色彩鲜明而富有生命力, 通过大胆的笔触与冷暖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在《独钓寒江雪》《明月几时有》等取材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作品中,画家巧妙利用丙烯颜料溶于水的特性及其色彩独立性,突破传统水墨的氤氲朦胧,创造出清晰通透的视觉效果。作品以柔和的色调营造出豪放不羁的艺术气质,又蕴含着深邃静谧的意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云》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画家陈持平的丙烯画创作,无论是山水写照还是风景写生,都是根植于对自然万象的深刻体悟,更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真切感知。他的作品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探索,更是对中西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明快鲜活的色彩语言与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画家将客观物象的形神气韵与内在生命力完美统一,为观者呈现出一幅幅令人沉醉的视觉诗篇:霞光氤氲的云蒸气象,苍翠欲滴的山色空蒙,草木葱茏的深邃意境,波光潋滟的水色天光,日影斑驳的光影交错,清风明月的澄澈空灵……这些作品以缤纷绚丽的色彩交响,构筑出万象纷呈的天地大美,展现出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诠释。
艺术家简介:

1953年生,祖籍福建仙游。其擅长丙烯画,兼攻篆书、草书,尤其喜好草书。祖父陈开泉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国画组毕业的艺术家,系刘海粟的得意门生。父亲陈祖儒是一位书法家,自幼得家传作画习字。陈持平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其画作具有大胆奔放、热情如火的特点,充满动态之美。作品被《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艺术市场》《中国艺术》《中华英才》等报刊发表,并被新华网、中华网、搜狐网等平台报道。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数字资源库。2023年1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持平丙烯画作品选》;2023年9月,团结出版社出版陈持平编著的《新时代名家画集》。2023年6月,其作品参加由中国女画家协会、现代工笔画院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传薪·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明月几时有》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鲤跃龙门》 丙烯画布 72.7厘米X91厘米 2025年

《爱只是一场梦》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4年

《鸿雁长飞光不度》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4年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独钓寒江雪》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4年

《江上数峰青》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4年